威尼斯99499(集团) - 最新App Store

全国服务热线
0575-86383726
◎ 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> 贸易资讯 >>EP对抗TPP是个伪命题 提示:找轴承配套产品请点这里 我也要发布产品信息

EP对抗TPP是个伪命题

发布时间:2013-09-25 发布人: 新昌金戈轴承-威尼斯99499有限公司 点击量:703
fiogf49gjkf0d
    在2012年11月召开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上,东盟10国与中国、日本、韩国、印度、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正式启动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”(RCEP)谈判,这标志着东亚地区自贸区建设进一步扩大,东亚经济一体化稳步推进。RCEP将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最新产物,这一合作机制将如何影响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?RCEP与美国倡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(TPP)又有怎样的碰撞呢?
    《叫板TPP 华欲加入RCEP谈判》、《东盟峰会力推RCEP自贸区 中国参与抗击TPP》等一系列报道让RCEP看上去像是为了牵制TPP而研制的“新型武器”。美国媒体也很恐慌,《华尔街日报》撰文称:“RCEP进程可能会阻碍甚至破坏由美国主导的TPP。”这是唯恐天下不乱的言论,还是事实真是如此?
RCEP叫板TPP?
    “东盟主导建立RCEP,当然不是为了对抗TPP。”中国首席东盟商务专家、中国—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常务副秘书长许宁宁直言。“最简单的一个事实就是,东盟中已有新加坡、文莱、越南、马来西亚4个成员国加入了TPP谈判,此外,菲律宾和泰国也在积极考虑加入。”
    “东盟没有必要牵头对抗TPP,东盟一贯奉行大国平衡的外交政策。东盟作为RCEP的规则制定者,可以巩固主导作用,提升国际地位,以便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。”许宁宁表示。
    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前不久召开的东亚峰会上也表示,RCEP “不只是一个贸易协定,同时也是一个东盟与重要伙伴国的战略伙伴关系”。
    事实上,美国对东盟在经济上意义重大。目前,美国是东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国,是东盟第三大外资来源国;而东盟是美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。在2012年11月19日召开的第四届东盟-美国领导人会议上,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东盟领导人商定将双边关系提升至战略伙伴关系,并将东盟与美国领导人会议机制常态化,今后每年举行一次。会议上,美国提出了“扩大经济联系”计划(Expanded Economic Engagement,简称E3),以强化美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,进而为东盟—美国自由贸易协定奠定基础。
    “RCEP与TPP在涵盖范围、开放标准和谈判进程方面都不同。相比而言,TPP开放标准很高,而RCEP则比较容易接受。RCEP与TPP客观上存在竞争关系,但良性竞争也不是坏事。” 许宁宁分析道。
    目前,东盟与中、日、韩等6国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,规则过多,操作繁琐,通过RCEP可以进行整合和优化,以便建成一个高质量的自贸区。
    许宁宁表示:“RCEP给成员国多了一个选择,能提供一个框架,以加快地区的贸易及投资流动,减少东亚对传统的欧盟和美国出口市场的依赖,刺激亚洲发展中国家内部的贸易,显然,这也符合东盟的最大利益。”
中国的利益点在哪里?
    中国对这个“新生儿”显示出了极大的热情。在第七届东亚峰会上,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倡议:“要抓住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新机遇。中国全力支持东盟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(RCEP)。”
    英国路透社援引韩国外交通商部通商交涉本部长朴泰镐的话称,中国参与发起RCEP是受美国TPP的刺激。TPP由奥巴马政府主导,之前在与共和党对手罗姆尼的辩论中,奥巴马还曾声称:“我们正与不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组建贸易关系,以此让中国感受到更多压力以遵循基本国际准则。”朴泰镐表示,中国倾向于任何没有美国参与的东西。
    业内人士表示,朴泰镐的理解过于狭隘,RCEP不是中国泄私愤的工具,况且多年来中国一贯支持东盟在地区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。
    TPP和RCEP有一个重大分别:前者并不包括中国在内,但后者把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视为一个重要角色。
    许宁宁说:“缺席某个自贸组织,不是中国的遗憾,而是该组织的巨大遗憾。”他分析道,RCEP一旦建成,将拥有占世界总人口约一半的地区,生产总值占全球年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。这对于中国统筹双边、多边、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,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意义重大。
    东盟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意义举足轻重。中国已经连续3年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,东盟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。今年1月至10月,中国和东盟进出口总额达3239亿美元,同比增长9.4%,高于同期中国总体进出口增速3.1个百分点。从双向投资情况看,截至2012年10月底,中国企业累计在东盟国家的非金融类投资总额达185亿美元。到2012年9月底,东盟国家来华累计实际投资757亿美元,涉及36500多个项目。
美国如何看待RCEP?
    目前,美国并没有明确表态反对和支持RCEP。在2012年8月30日首次召开的东盟和自由贸易区伙伴国经济部长会议的当天,出席会议的美国贸易代表柯克(Ron Kirk)说,亚太地区有足够空间让TPP和RCEP这两个协定并存。柯克说:“我们认为它们是互补的,不一定是竞争的。”
    携TPP“重返亚洲”的美国会加入RCEP吗?
    许宁宁表示,按照东盟制定的规则,首先与已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进行谈判,即中国、日本、韩国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、印度。而美国、俄罗斯现在还没有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,所以不在RCEP成员国计划范围之内。东盟计划将RCEP建设到一定程度后,再商谈美国、俄罗斯加入的事宜。
    有分析认为,TPP在劳工标准、环境保护、政府采购等方面条件苛刻,且带有强烈的“政治偏见”,“树敌过多”的TPP注定命运多舛,RCEP前景更为看好。
“概念车”何时上路?
    许宁宁表示,按照时间表,RCEP组建将于2013年初启动谈判,2015年底完成谈判,之后进入实施阶段,而东盟经济共同体将于2015年建成,这为RCEP的组建提供了有利条件。目前,RCEP货物贸易工作组、服务工作组和投资工作组已经运作。
    现在与东盟建立自贸关系的6国均表示,支持东盟主导建立RCEP。5个“10+1”自贸区协定及其实施为RCEP奠定了有利条件,这也是RCEP较之TPP更易建成的原因之一。
    许宁宁认为,RCEP成员国间的开放程度虽然高于目前已与东盟签订的5个自贸协定,但是还会尽量考虑到各成员国的舒适度和可行性,考虑到渐进性和过渡性,而不像TPP一上来就制定了美国为主的过高开放要求,让人感到难度较大。在通过的共识文件中规定了建立RCEP的10项一般性原则,如特殊和差别待遇,此协议规定应为东盟成员国提供特殊差别待遇,特别是柬埔寨、老挝、缅甸和越南。
最大障碍在哪里?
    许宁宁认为,在5个“10+1”FTA基础上进行自贸协定的整合,难点在于RCEP中没有建立FTA国家的相互开放市场,如:中国—印度、中国—日本、日本—韩国、印度—澳大利亚等。RCEP可以做出改变并发挥最大潜在利益的领域是“服务贸易”。服务业自由化是每个国家非常敏感的问题,如果RCEP采用了更宽泛行业自由化的进程,开发具有巨大潜力的行业,可以产生更快的效果,例如旅游业。另外,非关税壁垒(NTB)是贸易一体化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。
    “政治互信对于RCEP至关重要,这必将制约相互间开放市场。如果南海部分岛礁及海域主权之争、中日间钓鱼岛等问题不是缓和而是恶化,RCEP组建将受到制约。”许宁宁说。
 
外媒观察团:
《华尔街日报》
    亚洲领导人打算启动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协定之一———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”(RCEP)的谈判工作,此举可能加速推动全球经济向快速增长的亚洲地区转移,并将令华盛顿单方面力推的《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》(TPP)黯然失色。
 
美国《财政时报》
    随着亚洲经济的增长,美国的影响力日渐萎缩。一旦上述各方推动RCEP之后,无论美国下任总统是何人,他都将被要求“靠边站”,因为“这告诉你,你需要明白美国在21世纪的亚洲所处的位置”。
 
印尼《雅加达邮报》
    据估算,RCEP带来的益处将比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成高出3倍。RCEP将把现存的“东盟+1”协定整合成为一个全面的协定,将增强东盟在地区内的中心性。目前,东盟与其自贸伙伴国已经签署了5个自贸区协定,一些东盟成员国还与自贸伙伴国签署了双边自贸区协定。地区内同时存在数个自贸区协定的局面将产生“意大利面条碗效应”,由于商业部门必须应对各种自贸区协议下的不同规则,经济一体化的潜在好处将有所减少。RCEP的诞生将有助于减少目前这一局面的复杂性。
 
泰国《民族报》
    RCEP将在区域内开启更多的贸易、服务和投资,为刺激亚洲经济体、平衡东西方国家的发展铺平了道路,同时也是为在2020年前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关键一步。泰国外交部负责东盟事务的官员阿萨育德·斯里萨穆特称,RCEP将会立足于东盟与自贸伙伴国已经达成的现有的“东盟+1”自贸协定,在进一步扩大和深化自贸协定方面取得显著进展。
 
日本《朝日新闻》
    东盟与中日韩三国经济部长会议就年内启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框架(RCEP)协议谈判达成实质性共识。尽管由于领土问题和在贸易自由化原则上的分歧,各方步调未必能协调一致,但尽早达成FTA、增加亚洲经济活力已成为各方共识。
 
韩国《朝鲜日报》
    多种区域经济一体化不应互相排斥,应该互补,以向更多国家开放的方式推进。如果按照这一原则推进RCEP和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(TPP),
  • 设为首页
  • 加入收藏
  • 本网介绍
  • 举报、删除、修改及认领信息
  • 会员服务
  • 友情链接
  • 常见问题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版权所有:轴承网 (创办于2006年) 客服咨询:0575-86383726   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  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报警处置中心 备案号:浙ICP备05073488号
    轴承网―以新昌轴承为依托,致力推动轴承行业电子商务化进程
    XML 地图